2013年9月10日 星期二

寶寶的念珠菌感染(鵝口瘡、尿布疹)

寶寶的念珠菌感染(鵝口瘡、尿布疹)
    念珠菌是一種常見的黴菌,其種類可分為八十幾種,最常造成人體感染的是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約佔全部感染的百分十八至九十。白色念珠菌由小嬰兒期就存在在我們人體的表面皮膚、腸道、以及口腔內,正常情況下,其存在的量不多,而且與其它人體的各種正常細菌保持平衡。
    但是當人體的抵抗力降低了,或是念珠菌的數量增加太多的時候,這種正常的白色念珠菌就會成為致病菌,造成各種疾病。現在
      第一:因為醫學的進步,在很多抵抗力尚未發育完全的早產兒大為增加。
      第二: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時常使人體正常的細菌菌落被殺死,反而使念珠菌的數目大增,成高感染源。
    但是有些正常的小朋友,有些因為奶嘴等消毒不良,有些因為環境過於潮溼等原因,也會感染到白色念珠菌。白色念珠菌所造成的疾病包括常見的鵝口瘡、尿布疹,以及較少見的敗血症等。
鵝口瘡
    寶寶的口內出現白色像奶塊一樣,黏附於口腔黏膜或舌頭上的東西。但是不能夠像奶塊一樣,能夠很輕另的被擦掉或剝掉,勉強剝下時,下面的粘膜會出現出血狀。感染到鵝口瘡時小寶寶可能不會覺得很痛,但是口腔內可能會有澀澀的感覺,喝奶明顯會喝不好。有些蔓延較廣的鵝口瘡其範圍不僅限於口腔內,用喉頭鏡或食道鏡檢查時,甚至可以看到一有向下蔓延到食道。
治療方面:以前在民間常用濃茶水或紫藥水擦抹,但是濃茶水並無實際效果而且會因場寶寶喝了太多茶葉鹼變得興奮不睡。紫藥水是有效,但是一方面會弄得滿嘴變紫色很難看,另一方面紫藥水也會造成寶寶瀉肚子,現在也很少採用。現今標準的治療都是用Mycostatin (Nystatin),效果很好。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潘俊伸表示,「鵝口瘡」是一種發生於口腔的白色念珠菌感染,屬於黴菌感染,由於此種黴菌在顯微鏡底下看起來圓圓的、一顆一顆,長得很像念珠,故得此名。
感染症狀
若寶寶的口腔感染白色念珠菌,會造成兩頰內側、舌頭上或上下唇內側出現類似奶垢的白色斑點,在擦拭或喝水後不易脫落,如果用力擦拭反而會受傷。
同時由於口腔不舒服,短時間內可能會使寶寶出現食慾下降、情緒躁動、不好安撫…等情況,倘若久久不癒,更會因為難以進食、連喝水或吞口水都痛到無法忍受,而影響寶貝的健康,甚至引起嚴重的併發症。
是厭奶還是生病?
潘俊伸醫師指出,爸爸媽媽如果發現寶寶突然不太願意喝奶,尤其是由媽媽親餵母奶的寶寶,有排斥吸吮乳頭的情況,有時餓得受不了,吸兩口又馬上停止或邊吸邊哭,就要留意寶寶口腔內是否出現這種像是「清不掉的奶垢」的鵝口瘡,倘若發現,就必須儘快就醫。
發生原因
在哪些情況下容易感染鵝口瘡呢?
1.1歲以下嬰幼兒或免疫力不佳者
潘俊伸醫師解釋,通常黴菌都是在人體抵抗力較差的情況下才會造成感染,一般健康成人並不容易被侵犯,因此,鵝口瘡在1歲以下嬰幼兒身上發生的機率較高,因為他們的免疫系統發展得還不夠成熟。
此外,寶寶在生病時也較容易感染鵝口瘡,因為疾病會使人體的免疫力下降,例如:長期感冒或腸胃炎,持續超過1個星期以上,就有可能被白色念珠菌侵襲。
2.接觸感染念珠菌的食物或物品
潘俊伸醫師表示,親餵母乳的媽媽在哺乳前如果沒有將乳頭清潔乾淨,或是寶寶的奶嘴吸了一整天、上面沾滿口水、甚至曾經掉在地上,空氣中和地表的白色念珠菌很容易附著於上,寶寶以口腔接觸時,就有可能感染鵝口瘡,但凡接觸到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服、玩具…等物品都有機會發生。
3.長期使用類固醇或抗生素
有些寶寶因為本身有過敏的問題(如:過敏性鼻炎、氣管過敏…等),可能會在口腔內使用局部性的類固醇噴劑,潘俊伸醫師提醒,如果噴完一段時間之後,沒有藉由漱口的方式將口腔內殘留的類固醇清潔乾淨,長期下來,由於類固醇具有抑制人體免疫力的副作用,會局部性地造成口腔黏膜的免疫力下降,這時如果再接觸到白色念珠菌,就很容易感染鵝口瘡。
另外,長期使用抗生素也容易引發鵝口瘡,例如:大一點的孩子可能因喉嚨扁桃腺的感染、或中耳炎而使用抗生素來治療,抗生素會把口腔和腸道內的好菌消滅,造成菌叢的不平衡(細菌被殺掉,黴菌趁機增生),如此一來也容易造成白色念珠菌的感染。
如果鵝口瘡反覆發生…
潘俊伸醫師提醒,如果寶寶的鵝口瘡在治好一段時間後,經常性地復發,頻率很高,但日常用品的清潔消毒方面都有做好,爸爸媽媽就要有所警覺,最好請兒科醫師評估寶寶是否具有先天性的免疫失調或免疫功能缺陷問題。
病程發展
潘俊伸醫師指出,感染鵝口瘡一開始會在口腔內形成不規則的白色膜狀分布,這是由於白色念珠菌的大量繁殖所造成的口腔黏膜受損,形成一塊一塊的區域,孩子會因此而覺得疼痛。如果將白色黏膜刮除並不會對整個病程有所幫助,反而會造成輕微的出血或發炎狀況,使情形更加惡化。
通常經過治療,白色塊狀的病灶就會慢慢縮小,大約在12天內病況就會改善許多。
是鵝口瘡還是火氣大?
如何區辨鵝口瘡以及一般因火氣大所造成的口腔潰瘍?潘俊伸醫師解釋,火氣大造成的口腔黏膜潰瘍、或是疱疹性齒齦炎、腸病毒所引起的潰瘍,通常剛開始都是以紅疹的形態出現,接著會起白色的圓形點狀膿疱;而鵝口瘡則是一開始便出現不規則形狀的、大範圍的白色薄膜。
除非當鵝口瘡的病況較為嚴重、不舒服的感覺較為強烈時,有些已長牙的孩子可能會用牙齒去咬病灶,才會另外形成類似火氣大所引起的圓形點狀潰瘍。
鵝口瘡的治療與照顧
感染鵝口瘡會自行痊癒嗎?可能產生哪些併發症?用什麼方式治療?爸爸媽媽又該如何照顧感染鵝口瘡的寶寶呢?
需治療才會痊癒
許多爸爸媽媽可能會誤會,以為鵝口瘡如同尋常的口腔黏膜潰瘍一般,久了就會自行痊癒。潘俊伸醫師澄清,對於好發的嬰幼兒族群來說,鵝口瘡通常必需經過治療才會好轉,並不像抵抗力正常的大孩子或成人一般,或許一段時間後可能有所改善,如果拖延治療的時間,甚至可能引起更嚴重的併發症!
可能的併發症
1.腹瀉+肛門周圍感染
最常見的,如果鵝口瘡持續太久沒有治療,可能經由食道進入腸道,引起腹瀉,甚至從肛門排出的糞便也帶有白色念珠菌,引起肛門周圍皮膚的念珠菌感染,出現一些點狀、周圍發紅的白色小膿疱。
2.合併尿布疹感染
如果因腸道感染念珠菌而長期腹瀉,有可能使皮膚受損,導致尿布疹的發生,而尿布疹若沒有好好處理,則會因為接觸到帶有白色念珠菌的糞便而在尿布疹的位置又併發念珠菌感染,使兩側臀大肌的部位長出白色膿疱。
3.念珠菌蔓延至肺部
潘俊伸醫師提醒,鵝口瘡嚴重時,白色念珠菌也有可能往下蔓延至肺部,引起氣管發炎甚至肺炎,加深治療上的困難。
儘早就醫,避免惡化
要避免發生以上嚴重的併發症,最重要的就是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因為初期鵝口瘡的治療其實並不困難,通常約持續1個星期左右的療程就可望痊癒,最怕父母沒有警覺性,拖了12週才開始治療,病情就有可能惡化。
治療方式
潘俊伸醫師表示,治療如白色念珠菌這類黴菌的藥物,通常是以粉劑消炎藥加水變成懸浮液的方式,搭配有一支吸管,滴在寶寶口腔使他吞服,另外,父母也可以把手洗乾淨,直接沾取抗黴菌的藥物塗抹在寶寶的病灶上,如此寶寶較不容易將藥物吐出來。
照顧鵝口瘡寶寶3要訣
潘俊伸醫師指出,在照顧鵝口瘡寶寶時,父母其實最擔心寶寶因為疼痛而拒絕進食或食慾不好,以下方式可有效改善這樣的情況:
1.低溫飲食
牛奶、食物盡量放涼一些再給寶寶食用,因為溫度高會加劇疼痛及對傷口的刺激,如果是在夏天,甚至可以準備比較冰涼的食物給寶寶吃。
2.味道濃郁的半流質或流質食物
在寶寶胃口不佳的這段日子,爸爸媽媽可以調配口味稍為濃郁一些的食物,例如:稍微甜一點、香一點,來增加寶寶的食慾,此外,固體食物在此階段不太適合給寶寶吃,儘量以半流質或流質的食物為主。
3.搭配益生菌,增強抵抗力
潘俊伸醫師建議,4個月以上的寶寶如果感染白色念珠菌,除了正規治療外,也可以同時搭配服用益生菌,因為寶寶的腸胃道如果存在多一點的好菌,就可以抑制黴菌的影響,並且提高免疫力。
如何預防鵝口瘡感染?
1.注意餐具或媽咪乳頭的清潔
預防鵝口瘡,首要要務還是注意清潔的問題,台灣氣候潮濕,越濕的環境黴菌就越容易孳長,因此嬰幼兒的餐具除了使用前一定要先清洗之外,洗完後最好再用烘碗機烘乾;如果是以高溫煮過的方式來消毒奶瓶,也要晾乾、或以乾淨的紙巾擦乾,再保存備用。
至於餵母奶的媽咪,在乳頭的部分要時常做適當的清潔,尤其是在餵奶之前。
2.保持環境的乾燥
寶寶的玩具、床單或枕頭套要定期清潔,並且透過烘乾或除濕等方式保持乾燥,消除越多黴菌能夠生存的條件,寶寶也就越不容易感染鵝口瘡囉!
潘俊伸
現職: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
學歷: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畢業
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潘俊伸小兒科診所院長
*更多內容請參考:【BabyLife育兒生活】20133月號。http://www.mababy.com/
尿布疹
    普通的尿布疹有時候也會混有白色念珠菌感染,念珠菌的來源可能是寶寶腸道內正常的一些菌落,也可能是因為四週環境太潮溼,環境中的一些增生的念珠菌造成感染。其標準的現象是尿布疹區有高起的顆粒狀,尤其是尿布疹區域的邊緣有衛星狀散出的現象。治療時除了勤換尿布在尿布區保持乾燥外,在治療方面亦以含有Mycostatin (Nystatin)成份的葯膏為主,嚴重者亦可以給寶寶口服此葯,以加速其復原。
念珠菌引起的敗血症

    有些抵抗力差的早產兒,營養不良需要長期由靜脈輔助給營養的一些嬰兒,以及有各種肺部問題需要使用氣管內管的小寶寶,都容易因為念珠茵感染造成菌血症。主要的症狀也是發燒、呼吸困難、便血、身體出疹等等,需要做血液、尿液檢查及培養才能確定診斷,治療甚為不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