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4日 星期日

趴睡vs.練習趴

 趴睡vs.練習趴


最近因為有熱情的家長大力的舉薦,讓我覺得很感動,也很抱歉。


感動的是她願意肯定我,願意花時間留言,對我來說,就是更努力來服務是最大的回饋。

很抱歉的是因為她的熱情舉薦,結果被網路魔人去爆系發文公審,網路時代就是這樣,鍵盤魔人很多,網路霸凌亂象層出不窮,以為造口業是正義,事實又是如何?有理性的人自然會分辨。


我不認識魔人,更不是我服務過的家長,不知道我的教養理念與手法如何?不了解前因後果而斷章取義。單純看到照片裏的寶寶是趴睡狀態,就斷定我是讓寶寶趴睡,錯把安撫過程的趴,硬指成造成猝死的趴睡而否定我的專業,當然,接著就是越來越多的魔人加入公審的行列,包含了兒科醫師。


先說明寶寶的趴睡照片。家長都是因為寶寶只能抱在身上才能睡覺來求救的,經過一連串的課程內容之後,展現出的結果是讓孩子能離開大人的身上,一樣可以睡的安穩,包括了寶寶不怕吵雜的環境也可以睡的香甜,也是我結束教學要離開時的合影留念。


很多人強調趴睡猝死的問題,其實不只是趴睡危險,應該說孩子離開大人的視線都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有多少人是圈養的方式在照顧孩子呢?怕吵到孩子睡覺,把關在房間裏的人不在少數,如果大一點的孩子,自己有防禦能力,還能自救;如果是新生兒就難了,特別是那種被捆綁的孩子,沒機會學習自救的,怎麼能靠著監視器就安全了呢?重點不是在趴睡危險,是孩子離開視線才是最危險的事。


新生兒的驚嚇反應,很容易中斷他們的睡眠品質,所以長輩會用捆綁的方式,讓孩子睡的安穩,現在廠商則發明了蝴蝶包巾,目的是在阻絕外在環境的干擾。高度需求的孩子是因為觸覺太敏感,所以睡的不安穩,在大人的懷裡被保護著才能睡的安心,就是親密育兒派的作法,抱好抱滿,給足孩子滿滿的安全感,但是孩子只會學到當無尾熊,整天掛在媽媽的身上,沒有機會學習適應離開大人以外的環境,他們只知道哭就有人抱,不需要痛苦的學習適應環境,更別說挫折忍受度的學習了。


長輩的捆綁法,只能針對還沒滿月的孩子,因為孩子越大就越容易掙脫啦。而聰明的廠商發現商機,直接讓寶寶穿上蝴蝶包巾,讓孩子有活動的機會,但是一樣阻擋外界的干擾源,又可以讓孩子穿到6個月,有的孩子真的睡的很好,有的直接睡過夜了,所以有安撫神器之稱。


現在想探討的是用蝶型包巾真的這麼棒嗎?在我遇到孩子大一點時,家長的求助裏就發現以前孩子真的睡的好,但是孩子漸長之後,孩子是很黏大人的,睡眠品質突然變差了,問題是孩子越大越重,大人也沒辦法整天抱著。


所以蝶型包巾的問題出在哪裡呢?很明顯的就是剝奪了孩子學習適應環境的能力。孩子因為敏感,難適應環境,只能用哭來表達時,大人沒有想辦法讓孩子去學習適應,而選擇最快的方式,乾脆保護孩子,阻擋干擾源就解決當下的問題了。重點是孩子的敏感問題依然存在呀!


我喜歡新生兒,是因為他們有如白紙一般,給他們什麼教養方式,他們就是學習什麼。因為學習的經驗不多,堅持度不高,所以給他們干擾源的刺激,當下一定是抗拒的,但是只要耐心的陪伴他們學習,給他們回應的愛,慢慢的,他們的適應能力會加強,同時也學習到挫折忍受度。


如果妳選擇抱好抱滿,他們的經驗就是不用辛苦學習,「哭」就是解決問題的方式,哭不管用了,就開始「尖叫」、「大鬧」、「耍賴」,然後等到大人耐心被磨耗了,受不了了就大吼孩子,甚至暴力方式動手,孩子可能被震懾到,暫時不吵了,但是他們也同時學習到大人的種種失控行為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他們是沒有學習到什麼是挫折忍受度,「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這就是為什麼小霸王、公主病的人越來越多的原因。


驚嚇反應會中斷孩子的睡眠品質之外,敏感的孩子也會非常沒有安全感,但是胸口有東西頂著就安全了,所以他們喜歡趴在大人的胸口尋找安全,如果妳試著讓他們的胸口要東西替代,相對的,他們就比較安心,睡的特別好。睡的好的孩子,學習力相對的好,不然睡不好,精神不好,不舒服就是整天哭哭哭。


所以為了讓新生兒胸口有東西,有安全感的最好的兩種睡姿-趴睡和側睡。除了不會把後腦勺的枕骨睡扁,擠壓腦容量空間之外,臉型也可以比較小,頭型也比較好調整,這是附加利益。


我的建議是白天,大人有精神看顧的時間讓孩子趴睡,除了讓孩子有安全感,睡的比較安穩之外,還能讓孩子練習抬頭,利用的是孩子原始反射張力來鍛鍊脖子的肌力與肌耐力。因為孩子小,不會抗拒趴著,等孩子漸長是不愛趴的,因為趴著練抬頭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趁著孩子不會抗拒時,讓他們練習趴著,抬頭就變成一種習慣,何來辛苦之說。練抬頭是開始學習控制自己身體的優先訓練,脖子有力才能進行下一個翻身,進而爬行,行走。看看我們除了躺下來,其他時間都是要靠脖子來支撐頭的重量,看看現在孩子抬頭訓練少的,還影響到未來,上學練寫字也脖子酸、會坐不住,真的影響深遠。趴著的環境要留意的是床不能過軟,容易壓到口鼻,四周除了輕薄的小被子之外,也不能有其他的雜物,包括了布偶玩具,而且是大人視線可及之處,所以嬰兒床容易擋住視線,不是最佳選擇地點。


有人說抬頭不能練太久,問題是孩子累了就自己會休息了,脖子沒力怎麼還會抬頭,所以只能練習幾秒鐘的傳說就不攻自破啦。


不過有一種狀況的孩子是不能久趴的,有先天性心臟病的狀況是怕心臟受到壓迫,血液回不來就危險了,所以我講的狀況只能適用於身體健康的孩子喔。


不管哪一種睡姿,當孩子會翻身以後,大人就沒辦法干涉了,會翻身的前提就是要會抬頭,而且頭要抬的好,抬得穩,不會左搖右晃的,所以說練習趴是不是很重要?!趴的時間夠久,鍛鍊的時間夠長,脖子的肌力與肌耐力是不是就有了,接著是不是就很順利的進入後續的發展里程碑?!


會說因噎廢食的例子是要強調同樣的概念,明明吃東西是容易噎死的,為什麼還要吃呢?插管灌食是安全的事,所以是針對吞嚥困難、生病的人才需要灌食;等到身體健康了,就是要花時間重新練習進食,也是從慢慢的餵食開始,不能因為有風險就杜絕了學習的機會。

練習趴、練抬頭也是從趴著開始,為了拉長時間就是趴著趴著就睡著了,醒來再繼續練習抬頭、轉頭,如果整天躺著,請問什麼時間練習趴?這就是魔人攻擊的趴睡,把趴姿妖魔化、扣上猝死的主要原因這個大帽子,問題出在哪裡?只要用腦袋思考一下就知道問題點了。


我接觸超過2000個寶寶了,發現那些不敢讓孩子趴的教養方式裏,除了孩子發展比較慢之外,還有斜頸的問題,不是說仰睡造成斜頸,可能是孩子小的時候可能是在子宮受到擠壓下而有斜頸的狀況,出生之後就頭更愛偏向固定一側;或者大人的睡覺位置固定,為了看到孩子的臉,也變成孩子的視線固定偏向一側;最多的是月子中心怕新生兒吐奶,固定讓孩子偏向右側的,所以孩子的視線也只偏愛右側的,這些都是我在服務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就是要利用白天有時間看顧時,用趴睡的方式修正,讓孩子能夠放鬆另一側緊繃的肌肉來改善斜頸問題,重點是這種方式是最不會讓孩子痛苦了,不然去做斜頸復健時,不但鍛鍊的時間短,孩子還會抗拒的大哭,折磨的不只是孩子而已,更是令大人心疼不已啦!


說了這麼多,孩子要怎麼睡,家長自己是不是可以自己斟酌了?!我不是主要照顧者,我不知道家長的生活習慣為何,如果是會把孩子圈養在房間裏,離開照顧者視線的,拜託,千萬不要讓孩子趴睡,萬一發生意外時,又讓趴睡揹黑鍋了;如果妳是不會讓孩子離開視線的,妳會發現,孩子趴的訓練夠多,他們的發展會超前之外,學習力也比較強,也比較不會黏人,甚至會更獨立遊戲。


我們都是希望孩子好,希望孩子有機會學習控制自己的能力,包括了身體的各個部分(大肢體、細動作),最重要的是安全感,進而情緒管理。


像魔人容易爆衝,動不動就想網路公審別人,甚至像這種不認識、跟我沒有交集、在臉書封面寫自己造口業重啟為榮的人,居然也可以公審。造成社會亂象的人,越來越多,就像我上課的老師說的「兒童發展狀況」不好啦,所以老師期望訓練我們這些「兒童發展師」能夠成為種子老師,來提供協助兒童發展,減少社會的負擔。我們的眼光就是必須看得比醫師、復健師、幼稚園老師還要遠,不能等到孩子的問題出現了才去解決問題,而是要在孩子三歲之前,還在神經元發展完成之前,就要訓練完成,從大肢體運動和細動作開始,循序漸進的方式,慢慢引導學習。


抬頭是基本功。試問:一開始的抬頭動作練習的不夠多,起跑點輸了,未來那麼長的路,要怎麼走下去呢?更別說其他更辛苦的學習了。


人是有惰性的。是在網路上輕鬆耍嘴皮、造口業,引起大家的對立,造成社會亂象就是正義?還是辛苦的起而行,實際走出去,真正協助需要幫助的人,這種才是正義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