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9日 星期六

虎媽vs吼媽

虎媽vs吼媽
前幾天看到一個家長徵文,提到自己的孩子很頑皮,除了精力旺盛之外,兩個孩子也會爭吵,甚至大打出手,或是躺在地上耍賴,搞到家長感到疲憊不堪,完全沒有生活品質可言,才需要找幫手,讓家長喘息一下。有趣的是家長自稱自己是虎媽,關於這個問題,我想來探討一下。所謂的虎媽,就是在教育上嚴格執行規定中的細節。暫時不論細節為何,我想強調的是原則上是有堅持度的,但是就前述的案例來看,孩子之所以會躺在地上耍賴的狀況,大部分都是有得逞過,家長也稱孩子是瘋小孩,意思是孩子是不受控制的,家長剛開始都是心平氣和的跟孩子溝通,只是久了就跟著抓狂了,成了吼媽了。
其實很多人在照顧孩子上,總是盡量的滿足孩子的需求,沒有原則可言。從新生兒開始,不明白孩子的哭聲代表意義為何,只知道抱起來安撫或者給奶,只要孩子不哭就好,這種治標不治本的做法,只會讓孩子產生“ 只要哭就能得到滿足”的連結,孩子根本不需要學習。問題是照顧者總有疲憊的一天,總有忍無可忍的時候,當照顧者疲憊再加上孩子的哭鬧不休,情緒達到崩潰的臨界點,情緒爆發之後就開始對著孩子狂吼狂飆的發洩情緒,可能孩子當下被嚇到了而安靜下來,但是接著還是會繼續哭鬧不休,因為他的字典裡 哭鬧=滿足,反正最後都是大人會妥協的。不要以為有原則的體罰孩子才會造成孩子心靈上的傷害,其實最可怕的是情緒的失控才是暴力傷害的最大問題。
大人的言行舉止一直是孩子的學習模仿對象。我常建議家長如何選擇保母?最主要的是家長期望孩子怎麼樣被教養的?如果喜歡孩子被養成溫柔婉約模樣,保母當然在舉手投足之間就是溫柔婉約的樣子;如果喜歡孩子被養成熱情陽光的樣子,當然保母就是活潑熱情 ,而我就是屬於後者。如果保母是個情緒控制有問題的,那就要小心孩子的情緒控管也會有問題。 所以照顧者的選擇非常重要。

2019年6月13日 星期四

天使寶寶與惡魔寶寶的養成取決於你對孩子的認識

天使寶寶與惡魔寶寶的養成取決於你對孩子的認識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氣質與堅持度。有的孩子天生就是吃吃睡睡的,不吵不鬧的,讓家長忽略孩子的成長過程,反正就是很順利的長大了;有的孩子天生就是磨娘精,肚子餓了會哭,吃飽也哭,想睡更會哭,好不容易抱在身上哄睡了,放下來又哭,搞到好幾個大人輪流照顧也紛紛累癱了。有的家長會求救,尋求專業的協助,有的家長會以為這就是磨娘精的特色,盡量滿足孩子的需求,只能一直抱在身上睡覺,以為孩子長大就好了,但是可怕的是事實並非如此。孩子學會的就是需索無度,只要哭就能得到滿足,根本不需要學習,直到長大了,凡事哭鬧就能獲得滿足。這就是所謂的惡魔。

其實所有的孩子都是天使,只是孩子可能因為遺傳基因或是胎盤的環境問題,造成出生時是個高度敏感的氣質,也有可能是因為生理器官的成熟度比較緩慢的問題,造成身體不適,透過哭鬧來表達而已,照顧者不明白孩子的需求為何,只會用最快速的方式安撫-抱在懷裡,孩子在大人的懷裡得到了安全感,所以安靜了,不再吵鬧。當孩子學習到哭就能得到滿足,完全不需要學習獨立、適應力的問題,日子久了,哭就變成孩子的手段,某一天照顧者無法再滿足孩子時,孩子依然使用那一招哭術,此時大人們就會說孩子是惡魔,合理化了孩子的不受教問題,其實追根究底,惡魔的養成來自於照顧者的不認識孩子需求而已。

很多人都以為照顧孩子,只有在養的部分,著重在生理的需求上而已。說實在的,對於新生兒來講,大部分的人光在滿足孩子的生理需求上就已經忙的焦頭爛額了,甚至兩三個大人一起照顧也都很難有好眠,怎麼可能會想到孩子有其他的需求呢?!甚至有的人覺得孩子自然長大就好了,孩子越大越好帶,事實上又是如何呢?經常看到網路上的家長徵文裏說孩子已經一兩歲了,無法睡過夜的事,還有9個月不會爬,甚至有的說自己的孩子很乖,只是愛抱抱而已,希望找到能整天抱著孩子的保母....,以上這些都讓我搖搖頭啦。當家長累了,無法再滿足孩子的需求時,就希望花錢找人來滿足孩子的需求,而不是去探究原因何在,難怪小霸王、公主病的孩子越來越多,可怕的是長大以後不見得會變好,不然社就不會越來越亂啦。

因為每個孩子的天生氣質不同,必須趁著神經元的發展階段,利用感覺器官的刺激,慢慢修正孩子的不適應力,幫助孩子來適應多變的環境,做出適合的動作行為,這就是感覺統合。除此之外,試著認識孩子,探究孩子的需求為何,還要懂得堅持原則,不能讓孩子把哭術當成一種手段也是很重要的事。

在我的到府育兒教學服務裡,很多家長都是因為孩子的高度需求而搞到精疲力竭的來找我,當然真的有些孩子是生理病痛的問題,大部分是腸消化道尚未成熟,其他都是天使寶寶,卻因為家長不會分辨,只會抱在身上或是給奶來當安撫手段,時間久了,寶寶只會越要越多,家長也會疲憊了。懂得找我到府育兒教學,也願意依照我的方式與觀念,堅持下去的就可以預見寶寶好的未來,當然也有最後放棄的,沒再繼續做諮詢的也有,那我就不得而知了。我的理念與堅持,只是希望提供家長在育兒路上得到協助,不要錯過孩子的鑽石黃金學習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