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0日 星期二

早產兒居家照護重點

在台灣,平均每年約有20多萬個新生兒,其中,早產兒的比例約佔8%~10%左右,所幸多數的早產兒只要用心呵護,多半還是能夠順利出院,重回家庭舒適的懷抱。
面對即將要回家的小寶貝,家長們雖然開心,卻擁有更多不安……;因此,我們將告訴你,如何用心呵護你的小寶貝,讓他(她)在家中也能健康、平安的成長。
 出院篇
一般而言,新生兒出生後約3天左右即可和媽媽一起出院,但早產兒由於身體各器官都尚未成熟,因此,需要留院密切觀察數日甚至數月。那麼,早產兒究竟什麼時候才可以回家?台北馬偕醫院早產兒專職護理師陳珮臻表示,醫院將評估寶寶及家長的狀況是否達到以下標準,才放心的將寶寶交還給家長。
寶寶的部分
1.接近預產期前的2~4週(當時體重約達到2,200~2,300公克左右)。
2.在開放的環境中能維持正常且恆定體溫。
3.進食狀況正常,體重平均每日增加20~30公克左右。
4.孩子的生命現象穩定、睡眠及排泄狀況都正常。
家長的部分
:1.是否已學會基本照護技巧,如洗澡、餵食、奶瓶消毒等照護技巧。另外,對於部分返家後仍需特殊需求照顧技巧的孩子,是否也已學會其照護技巧,如抽痰等。
2.在體溫維持的部分,知道何謂正常體溫,以及體溫過高或過低的處理方式。
QA
Q.何謂早產兒?
早產兒是指妊娠週數20週以上、未滿37週出生的新生兒。
.低出生體重新生兒:是指不管妊娠週數多少,出生體重小於2,500公克的新生兒。
.極低出生體重新生兒:是指出生體重小於1,500公克的新生兒。
.超低出生體重新生兒:是指出生體重小於1,000公克的新生兒。
Q:什麼是正常體溫?A:是指「肛溫為37~38℃,腋溫為36.5~37.5℃。」陳珮臻護理師進一步指出,目前坊間有許多測量體溫的工具,對於家中1歲以下的小朋友基本上建議家長盡量以測量「肛溫」為主,因為肛溫比較接近核心體溫的溫度,除非小朋友合併有嚴重腹瀉的問題;另外,若是以「腋溫」的方式進行測量,一次測量的時間至少要維持5分鐘。
必備用品篇
可愛的寶貝終於可以回家了,家中是否要像醫院一樣,隨時準備好氧氣筒已備不時之需呢?陳珮臻護理師表示,一般而言,寶寶若沒有呼吸系統上的問題,是不需要特別備氧氣在身邊,通常需要備氧氣在身邊的孩子,住院中會表現出特別的症狀,如進食時會有呼吸急促的情形、平日呼吸狀況不穩定等。
面對這些用氧需求較高的病童,在醫院方面會請社工協助租借儀器的部分,家長不需要過於擔心。
陳珮臻護理師進一步指出,這些可以回家的早產兒多數都像常態性的孩子一樣,父母不妨換各角度想,就如同一般嬰兒室的寶寶回家一樣,不用特別準備醫療器材在身邊,只不過居家環境衛生方面應多加注意。
1.環境溫度的維持:室內的溫度盡量維持在26~28℃;濕度:50~60%。
2.盡量不要養寵物。
3.家中應禁止吸菸。
4.維持通風良好的環境。
QA
Q:3C家電要不要?
A:很多家長都會問道:「空氣濾淨器、除濕機、電暖氣等,是否一定得買?!」陳珮臻護理師回答說:「首先應視家中情況是否真的需要?次要則應評估家庭的經濟狀況,畢竟這些家電也算是一筆花費,並非非買不可。不過若你住在比較潮濕的地方,建議家中還是準備一臺除濕機,此外,如果能養成每週至少打掃2~3次,避免家中的灰塵堆積,那麼,空氣濾淨器的需求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家中觀察篇
早產兒.在家觀察重點如下:
寶寶的標準體重,6個月之前的寶寶,平均每月體重增加範圍大約在600~1,000公克。6個月~12個月之間,每月至少應增加0.4公斤左右。
.飲食方面
寶寶有穩定的奶量增加,每天平均體重約增加20~30公克。
.瞭解寶寶生長曲線
常態來說寶寶如果吃的好、睡的好,體重、身高及頭圍應該都會合理增加,這中間寶寶如果突然出現體重、身高及頭圍等,一下子增加過多或過少的現象,家長都應該特別小心,必要時應帶到醫院做詳細的檢查。
.重視寶寶各項發展
「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發展遲緩兒有很大的幫助,因此,每位家長更應該充分瞭解寶寶各時期的發展重點,陳珮臻護理師進一步提醒每位家長,並不是所有的早產兒發展都會比別人慢,也不是時間到了孩子就一定會,另外早產兒的生長發育評估是依其“矯正年齡”的,而非以早產兒的出生年齡來看其發展,這一點也是非常重要。
QA
Q:何謂矯正年齡?

A:是指從預產期往後算方為「矯正年齡」。
舉例一:31週出生的早產兒,目前出生已經8週了。矯正年齡應為:提早出生的週數 (實際出生的週數-40週 )+(出生後的週數)=(31-40) + 8=?-1週。
舉例二:34週出生的早產兒,目前出生已經?10 週。則其矯正年齡應為:(實際出生的週數-40週 )? +(出生後的週數)=(34-40)+ 10 =+ 4 週。
Q:寶貝.日夜顛倒正常嗎?A:如果你曾經帶過小寶寶,你一定會發現到寶寶的作息,常有日夜顛倒的現象,你知道嗎?一般新生兒在8週大左右開始較能在夜間維持長段的睡眠,但是出生3個月內的寶寶,其實並沒有日夜的區別,在出生6個月大時才有明顯的白天醒、夜晚睡的作息型態。
早產兒住院的時間較長,對於醫院吵雜且無日夜的區別的病房環境已經習慣,因此返家初期當然需要更多時間,才能適應正常的居家生活作息。陳珮臻護理師強調,家長在期待寶寶有良好的生活作息之前,首要條件是家長本身生活作息也要正常才行。
戶外活動篇
早產兒由於抵抗力較弱,因此,盡量不要去人多及通風不良的環境,如:百貨公司、擁擠的餐廳等。
避開人潮擁擠場所
一般而言,醫護人員會建議去流通性比較大的場所,如:公園、學校操場、郊外等。陳珮臻護理師說:「選擇公園散步時,也要避開人潮,除了擔心飛沫傳染的問題外,由於中國人比較好客,看到可愛的孩子會不由自主的去摸,身為家長的你很難去拒絕,小寶寶很有可能因此被傳染感冒等問題。」
出國旅遊先經醫師評估
至於,出國旅遊是否可行?陳珮臻護理師說:「關於這個問題我會反問家長,一定非去不可嗎?因為機艙也算是密閉的環境,另外還有擔心艙壓的問題,若真的非去不可,最好事先先請醫師評估;坐飛機時應讓寶寶吃奶嘴或喝點水減輕艙壓的困擾。」
QA
Q.預防接種要注意什麼?
A:預防接種是一控制或根除傳染病流行重要的一環,因此早產兒也和一般足月兒一樣,必須接受預防注射,以避免發生嚴重的疾病。
卡介苗
但是有些低出生體重的早產兒,其免疫能力比較不成熟,所以建議像「卡介苗」這類的活性減毒疫苗,須等寶寶體重達到2,500公克以上,狀況穩定後才可施打疫苗。
B型肝炎疫苗
至於「B型肝炎疫苗」則是寶寶體重達到2,200公克以上,狀況穩定後就可以施打了。另外若無重大疾病,其他的預防接種疫苗,則依其早產兒出生實際年齡按時接種疫苗即可,不需考慮其體重問題。
對於母親為HbeAg(+)、HbsAg(+)或是HbsAg之效價?2,560者,則寶寶應在出生後24小時內不論其體重多少,都應注射「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生病篇
早產兒.生病怎麼辦?
早產兒生病時,醫師會建議將寶寶帶回給原來的「住院就診醫師」檢查;若寶寶沒有住院的情況而是從嬰兒室直接回家,那麼會建議給固定預防接種的醫師檢查;這些醫師會比較清楚孩童的整個身、心發展狀況。
其次,家長更要考慮「寶寶安全」問題,若小寶寶突然出現呼吸喘或發黑等緊急事件,家長應以孩子的安全為顧慮,先找就近的醫療院所處理,必要時再轉診治療。
留意寶貝的身心發展
陳珮臻護理師表示:「有些許早產兒會有發展上的問題,因此,家長們一定要留意寶貝的發展狀況,多與孩童互動並給予必要的刺激,此外,在照護上盡量不要假他人之手,以免錯失寶貝的發展時機。」若對早產兒照護上有疑慮,不妨多多利用“早產兒諮詢專線”將有專人為你做詳盡的解答。
QA
Q:早產兒該如何選擇醫師?

A:早產兒的醫師選擇,應以「新生兒專科醫師」為優先考量,並不適合選擇耳鼻喉科及內兒科等醫師(診所)。主要是因為耳鼻喉科方面的病人其呼吸道的疾病較多,容易引發感染等問題,而內、兒科方面多半還是以內科為主,因此也比較不適合早產兒。
Q:早產兒追蹤門診?A:「早產兒追蹤門診」是由「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早產兒基金會」提供,追蹤條件是在全國21所醫療院所(如:台大醫院、婦幼醫院、國泰總院、永和耕薪醫院、新光醫院、台北榮總、台北長庚、三軍總醫院、台北馬偕醫院、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中山醫院、台中榮總、成大醫院、新樓醫院、奇美醫院、台南市立醫院、郭綜合醫院、衛生署台南醫院、高雄榮總、高雄長庚醫院、高醫附設中和醫院等),出生的早產兒或是在出生後7天內轉診的早產兒,對於出生體重在1,500公克以下(含1,500公克)的早產兒,提供「早產兒門診追蹤」,其追蹤時機分別為矯正年齡6個月、矯正年齡12個月、矯正年齡18個月、矯正年齡24個月各做一次心智評估,以期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標。
台北馬偕醫院早產兒專職護理師陳珮臻

早產兒的餵食及腸胃問題
 
主講人:成大醫院小兒腸胃科 楊耀榮醫師
極低體重早產兒出生體重低下者前二年的成長追蹤報告
  • 出生體重愈低者,在四個追蹤年齡 (滿6個月、12個月、18個月及24個月)之體重也愈低
  • 與足月兒相較,出生體重低下的極低體重兒在前二年生長中均呈現統計上有意義差別之體重、身高及頭圍偏低現象
台灣早產兒聯合追蹤小組 (88年成果報告)
新生兒餵食問題
  • 小孩子不吸(牛)奶怎麼辦?
  • 怎麼每餐吃完都溢奶(吐奶 )?
  • 大便一直都稀稀水水的怎麼辦?
  • 小寶寶怎麼好幾天才大一次便?
  • 小孩子腹脹怎麼辦?
溢奶和嘔吐
  • 生理性溢奶
  • 非生理性溢奶
  • 膽汁性嘔吐
  • 非膽汁性嘔吐
溢奶與胃、食道回流
  • 生理性食道下括約肌閉鎖不全
  • 吸入大量空氣
溢奶的照顧
  • 保持平常心、安靜環境餵奶
  • 分段排氣
  • 少量多餐
  • 餵完奶後直立抱30分鐘
  • 藥物治療
嘔吐的區別
  • 膽汁性嘔吐及非膽汁性嘔吐 : 阻塞部位不同
    腸胃道問題及非腸胃道問題
先天性腸胃道疾病
  • 兔唇、顎裂
  • 食道閉鎖
  • 腸扭轉
  • 小腸閉鎖、狹窄
  • 肛門閉鎖
  • 臍澎出、腹裂畸型
  • 巨結腸症
巨結腸症
  • 某段大腸先天缺乏神經節,造成不能擴張蠕動
  • 胎便延遲、腹脹、嘔吐
  • X光、下消化道攝影、大腸切片
  • 手術治療
腹脹的區別
  • 胃腸脹氣
  • 臟器腫大
  • 腹水
  • 腫瘤
胃腸脹氣的原因
  • 奶洞太大或太小
  • 餵食技巧不好
  • 醣類消化不良
  • 腸道阻塞
腹痛的原因
  • 嬰兒腹部絞痛
  • 腸胃發炎
  • 腸道阻塞
  • 牛奶過敏
嬰兒腹部絞痛
  • 三周至三個月大
  • 反覆發作腹痛及哭鬧
  • 原因:神經系統未成熟、胃腸過敏
牛奶蛋白過敏
  • 嬰幼兒慢性腹瀉最常見的原因
  • 可在餵食後三天到三個月內發生
  • 餵食困難、腹脹、腹瀉、皮膚疹、腸道出血及解黑便
  • 以母奶或水解蛋白奶粉餵食可避免
便秘:千呼萬喚“屎” 出來
  • 大便次數變少或質地變硬
  • 功能性或器質性
  • 肛裂、食慾不振
便秘的治療
  • 多餵母乳
  • 添加米粉、麥粉或濃度增加
  • 富含纖維質的副食品
  • 多喝水份、兩餐間給予葡萄糖水
  • 固定排便習慣
  • 肛門刺激、軟便劑或浣腸劑
腹瀉的定義
  • 一般定義: 以年齡為基準,排便次數增加或硬度變軟或兩者皆有。
  • 定量定義: 一天中排便量增加超過10克/公斤/天,常併有水便(大人 200克/天)。
感染性腹瀉
  • 當腹瀉是由於病菌的感染,包括病毒(virus)、細菌(bacteria)、或少見的原生蟲(protozoan)而導致時稱之。
沙門氏菌腸胃炎
  • 食用污染水或食物,由糞口方式傳染
  • 臨床可見發燒、嘔吐、黏液性腹瀉,可併有血絲及痙攣性腹痛
  • 治療,以水分及電解質補充為最重要
  • 抗生素在一般腸胃炎不建議使用,會延長細菌排空時間
輪狀病毒腸胃炎
  • 易發生於六個月大至二歲嬰兒
  • 以秋、冬二季為多
  • 由糞口及呼吸道傳染
  • 發燒、感冒症狀,繼發多次嘔吐,再發生水狀腹瀉
  • 診斷可由大便檢查病毒抗原而確定
  • 補充水分及電解質
腹瀉時奶粉的選擇
  • 母奶
  • 一般配方奶粉
  • 無乳糖配方奶粉
  • 黃豆配方奶粉
  • 水解奶粉
引用:http://140.116.58.191/chinese/neonate/homecare_01.htm
 

早產兒成長與營養
主講人:成大醫院新生兒科 林其和醫師
背景
成長測量為評估嬰兒健康情形的一項簡單但也是重要的檢查,尤其是對於新生兒加護病房畢業的低體重兒。低體重兒出院時有30-90%體重低於10百分位,此情況於一歲時仍有30-50%,甚至三歲時低於10百分位仍有30%。因此成長常是家長關心的問題。成長受出生時的體質、疾病嚴重度、營養補充量、家庭環境影響。此外,一些生長的小變化及可能是嬰兒生理或家庭環境變化的敏感指標。
早產兒成長的特性
分成四個階段:遲緩期、過渡期、追趕期、平穩期。
遲緩期
出生後生理性體重減輕 (脫水、限水、營養不足、消耗體力),其程度依早產週數而異。一般而言:出生體重2000公克則生理性體重減輕約5%,750公克則可降低15-20 %,發生期間約在出生後3天至4週。
過渡期
病情穩定、體重漸增。身高生長的速度似足月兒。頭圍則在出生後四週逐漸增加。
追趕期
到懷孕週數約36-46週時體重開始增加,每天可增加20-30公克甚或每天50公克;可持續幾個月(平均兩個月)。身高在出生後1.5-7.5個月生長速度最快。頭圍則到懷孕週數約30-40週時生長最快。
平穩期
一般6-9個月時達到,如出生體重極輕可能需3-5年的時間。身高需7.5個月-5年。頭圍於6-9個月。
成長評估
原則
  1. 體重、身高、頭圍,需繪於成長圖上評估。
  2. 必須以矯正年齡(由預產期起算)評估成長情形,矯正年齡至24個月;體重至24個月,身高至36-42個月,頭圍至18個月。
  3. 頭圍先追趕上、接著再身,體重最後。
  4. 體重、身高、頭圍的測定必須精確而且連續性的觀察才具價值。
  5. 於成長圖上的差距如超過兩條成長線則必須探討其原因。
影響成長的因素
一般有1/3早產兒出生時體重即過輕,極度早產兒或慢性肺疾病則會呈現成長遲緩趨勢。一般均位於成長曲線圖上的第3到第25百分位。
有些出生時屬於對稱型(symmetrical)的低體重兒,其成長潛力就不良,例如有先天性感染、先天異常等造成的對稱型低體重兒,其出生後即使營養補足卻依然表現低成長曲線。有些出生時屬於非對稱型(asymmetrical)的低體重兒,出生後營養補足則較有追趕成長的可能,例如:母親抽煙、雙胞胎、妊娠高血壓等因素造成的胎盤功能不良而導致胎兒發育較差。一般非對稱型低體重兒在出生後8-12個月內,體重會呈現較佳的生長速度;但身高生長的速度,不論是對稱型或非對稱型低體重兒,均需三年的時間才能達到似足月兒的水準;然頭圍在出生後2歲半以前,非對稱型較對稱型低體重兒生長速度快。
營養
成長與營養的供給量及營養的品質相當的關係,但是成長的情形不一定完全單一營養因素所造成,尤其與早產兒本身住院時的併發症如壞死性成炎導致短腸症、慢性肺病變增加能量消耗、或黃疸症以致脂昉吸收不良等有關。
能量供應要以理想的體重為目標。例如:生下時體重1000公克、28週早產兒,於三個月後(40週)體重雖然只有2000公克,但仍需以3200公克的體重能量供給才能期待生長呈現追趕狀態。
是否需添加營養劑
    1. 早產兒食用母乳需母乳加強劑。
    2. 慢性肺疾病或心臟衰竭嬰兒、體重增加不理想時可添加多醣(polycose),中鍵脂昉酸(MCT)。
    3. 補血(鐵劑,Ferrosanol,1滴/kg/天),2-4mg/kg,不可與食物混合使用、以免影響藥物吸收。除體重低於1500公克早產兒,如嬰兒配方內以加搶體劑量至12mg/公升,而且餵食量足夠、可不必再添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